头条创作挑战赛
建文纪事
在山东济南大明湖北岸,坐落着一座集园林与庭院于一体的综合性园林。放眼望去,满塘的荷花竞相开放,碧绿的荷叶层层叠叠,微风吹过,杨柳树枝摇曳生姿,浓密的阴影洒落水面。鸢鸟自由飞翔,鱼儿欢快跃出水面,古色古香的画舫缓缓穿行于湖心。小沧浪亭、得月亭、湖滨长廊与荷花池点缀其间,仿佛一幅锦绣繁花、秀美无比的画卷在眼前展开。
在这片风景如画的西端,有一座庄重的祠堂——铁公祠。祠堂内安放着一座塑像,塑像神态端庄自然,面容严肃,双手捧着朝笏,稳坐中央,展现出一副威严凛然的姿态。
这尊塑像正是建文朝的兵部尚书铁铉。他以瘦弱的身躯守护济南,数月内让燕王朱棣无法攻下这座城池。济南因此成为挡住朱棣进攻的一座坚固山岳。铁铉被山东百姓尊奉为济南的“城神”,被誉为济南的“城隍爷”。
展开剩余87%铁铉是大明王朝中铁骨铮铮的忠臣孝子典范。兵败被俘后,他宁吃自己肉,忍受磔刑,任人剁肉碎骨,却始终毫无惧色……
---
1、奇异战场上的逆行铁铉
铁铉,河南邓州人,生于1366年。
早在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洪武年间,铁铉因功绩显著,由国子监的国子生直接被授予礼部给事中一职。国子监主要教授儒学与经史,是文人学士的摇篮。铁铉文才出众,才华横溢,可见其知识分子身份。
然而,这位文人不知何故,很快被朱元璋调至都督府,担任断事官职,审理了大量疑难案件,且判决公正,深得皇帝赞赏。朱元璋赐予他“鼎石”二字,寓意他成为大明基石,并将他推荐给孙子朱允炆。
1398年,明太祖朱元璋去世,建文帝朱允炆继位,随即升铁铉为山东参政,显示其深受信任。次年,铁铉正式出任山东布政使,年仅33岁便身居重职,前途无量,若非意外必能名垂青史。
然而,燕王朱棣发起靖难之役,意图篡位。此时,铁铉奉命为长兴侯耿炳文督运军粮。耿炳文败退后,建文帝派遣李景隆统领50万大军征讨,铁铉继续负责粮饷运输,兢兢业业无差错,《明史》称“铉督饷无乏”。
此时铁铉还未曾预料,自己将由文人转变为英勇将领。
随着耿炳文战败,李景隆也在白沟河惨败,军队退至德州,朱棣率军进攻,李景隆仓皇撤退济南。闻朱棣逼近,李景隆弃守济南,率军溃逃,五十万大军如洪水般向南涌去。
铁铉看不下去这般溃败局面,毅然挺身而出。他招聚溃兵,率领他们奔赴济南。途中遇参军高巍,二人对李景隆的败绩痛心疾首,誓死扭转乾坤,即便牺牲也要保卫国家,不做逃兵。两人携手从临邑至济南,再遇盛庸,共同立誓坚守济南,绝不后退。
---
2、攻不破的济南,守不破的铁铉
1400年6月,朱棣率军抵达济南城下。
彼时朱棣意气风发,50万大军已将南军多处城池攻陷,南方守将望风而降,战意全无。他对这座看似柔弱的济南轻蔑一笑,下令书写劝降书,用箭射入城中,劝守将投降,否则难逃厄运。
随后朱棣扎营,围城严密,安坐帐中,啜饮美酒,等待城破投降。
不久,城中回信送达。朱棣笑着拆开,却见内容让他怒火中烧。那是一封题为《周公辅成王论》的书信,赞颂周公辅佐幼主周成王的忠诚事迹,劝朱棣效法古贤,辅佐建文帝。
朱棣怒不可遏,怒喝:“立刻攻城,攻城!”
燕军奋勇攻城,然而在铁铉率领下,士兵们精神焕发,连番击退燕军多次进攻,尸横遍地却无一兵突破城门。
朱棣首次主动出击竟被阻得寸步难行,几个月攻打无果,郁闷至极。
有人献计引水淹城,燕军开始挖掘河堤,水慢慢流入城内,守军忧心忡忡,哀声遍野:“我们都要变成河里的鱼了。”
城头撤防,城门大开,百姓夹杂逃出,直奔燕王营帐求见。朱棣诧异问明情况,只见百姓哭拜称:“皆因奸臣误国,大王劳苦奔波,我们不敢违逆。既然大军压境,我们才奋起抵抗。若大王真心,望退军十里,单骑入城,百姓必备壶浆欢迎。”
朱棣大喜,命退军次日亲入城内,见城门敞开,无数兵民匍匐高呼千岁。正欲跨入,忽然“哗啦”一声,城门骤然关闭,重重砸在朱棣马头上,朱棣被摔下马,慌乱中被护卫扶上另一匹马,惊呼:“殿下速逃,中了埋伏!”
铁铉设计以诈降诱敌,欲借城门砸杀朱棣,奈何盛庸顾虑重重,城门误提前落下,朱棣侥幸逃生。
---
3、识破朱棣的铁铉,巍然屹立的山东
此次险遭灭顶之灾,朱棣勃然大怒,吩咐调来大炮,誓将济南夷为平地。
眼看城池危在旦夕,铁铉灵机一动,想起朱棣虽称“奉天靖难”,实则反贼。他决意以一试之,纵使玉石俱焚。
铁铉令手下抬出巨木,书写“明太祖朱元璋之神位”立于城墙之上。
大炮轰击城墙,震动一时,正当朱棣哈哈大笑继续进攻,忽见城墙上神牌映日生辉,顿时惊恐失措,急令停止攻势。
朱棣咬牙切齿,知此举意味着自己篡位无理,神位若毁即是自毁根基。
铁铉趁机带敢死队突袭,给燕军当头一棒,随即迅速撤回城内,神位依旧闪耀。
城门紧闭,攻不得,退无路,朱棣无计可施,只能采纳军师姚广孝建议,带兵北撤。
史书记载“燕王愤甚,计无所出”,朱棣虽百战百胜,却在一个从未有过战斗经验的书生铁铉面前折戟沉沙。
更令人震惊的是,后来朱棣再度南征山东,遭遇更惨重失败,死伤万人,连猛将张玉都战死东昌之战,从此忌惮山东。
济南因此成为朱棣叛乱路上一座永不倒塌的巍峨山峰。
---
4、不屈铁铉,铮铮铁骨
铁铉成为朱棣梦魇,令其寝食难安。
转眼建文四年,尽管朱棣连续征战,表面胜利不断,却无法越过山东,控制的地盘不过北平及周边,建文帝依旧掌控大明江山。
即便建文帝放任不管,朱棣也耗不起这漫长消耗战,或许有朝一日失去信心,手下将其捆送朝廷。
就在此时,道衍和尚姚广孝出谋划策,提议绕道而行,绕过济南直取应天(南京)。
朱棣振作,率军攻占东阿、汶上、邹县,直抵沛县、徐州。建文四年四月二十七日,朱棣入灵璧,精锐袭击追击的平安军,生擒三十七将及一百五十官员,战果辉煌。
建文帝再无有力抵抗,朱棣直逼南京。谷王朱橞与李景隆见势不得不开门投降,史称金川门之变,开启改朝换代序幕。
然而,济南依旧坚守,铁铉依旧屹立。
此时人心惶惶,建文帝已死,朱棣大军压境,济南无力支撑。
铁铉被俘押至京师,朱棣亲自召见,想弄清为何此人能如此坚决抵抗。
然而铁铉不肯正视朱棣,背对着他,掩鼻作厌恶状,斥道:“逆贼贼子,不
发布于:天津市大牛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