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雨农不死,我等不至如此”
这句话常常出现在许多解放战争题材的谍战片中,几乎每次都能听到“运输大队长”蒋介石口中提到。至于“雨农”这个名字,大家都知道指的就是“军统”的局长戴笠,或者说是“戴老板”。
然而,要说戴笠是“军统”的局长,也并不完全准确。实际上,他的职位是副局长,真正的正局长其实另有其人。那么,如果戴笠仅是副局长,正局长又是怎样的人物呢?
谈到“军统”的来历,事情确实颇有渊源。早在“9·18”事变后,蒋介石便开始着手筹划此事。东北的沦陷令国内各界对蒋的“不抵抗”政策愤怒不已,而蒋介石却始终坚持“攘外必先安内”的方针,想先处理共产党。
展开剩余87%为了排除异己,蒋介石依靠黄埔军校的学生们组成了一个叫做“复兴社”的组织。作为黄埔军校的校长,蒋介石自然把复兴社当做自己排除异己的利器,社中的成员,包括戴笠、郑介民等人,几乎都是蒋的亲信。
不久之后,蒋介石又通过戴笠成立了复兴社的核心部门“力行社特务处”,戴笠担任了特务处处长,专门负责蒋介石不愿直接插手的脏活儿。
但随着时间推移,戴笠的力行社与徐恩曾的特工总部发生了摩擦,两人互相倾轧,导致蒋介石也无法坐视不管。最终,1937年4月,蒋介石决定将这两个部门合并,成立了“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”。其中,特工总部成为了军统一处,力行社则改为二处,徐恩曾和戴笠分别担任了一、二处长。
随着“七七事变”的爆发,日本全面侵华,蒋介石趁机收拢权力,对特务机构进行“专业分工”。1938年年初,蒋将原先的特工总部改为“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”,即“中统”;而将力行社改组为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”,即“军统”,军统正式成立。
当时,蒋介石考虑到谁来领导军统,毕竟军统的地位非同小可。虽然戴笠能力卓越,但其资历相对较浅。毕竟,戴笠只是黄埔军校第六期的学生,前五期的学长们还未崭露头角。所以蒋介石虽然对戴笠非常信任,却并没有任命他为正局长,而是将这个职位交给了另一位亲信——陈立夫。
陈立夫,作为民国时期“四大家族”之一——陈家的核心人物,背后有着深厚的家族背景。陈其美是辛亥革命中的重要人物,蒋介石与其结拜为兄弟。陈立夫自然也跟蒋介石保持着深厚的关系。
1925年,陈立夫从美国归来,蒋介石邀请他为自己效力。某次,陈立夫在蒋介石办公室听见蒋怒斥他人,便直接向蒋介石表示:“三叔,您骂别人我不管,但不能骂我。”蒋介石一听便笑了,满口答应,陈立夫遂成为蒋介石的机要秘书,负责处理蒋的机密事务。
陈立夫的忠诚不言而喻,蒋介石也一直将其视为亲信。直到军统成立,蒋介石任命陈立夫为军统局长。然而,陈立夫并不熟悉特务工作,觉得自己无法胜任,蒋介石便告诉他,这个职位只是挂名,日常事务交由戴笠处理。陈立夫终于安心接下了这个职务,然而此时他仍然兼任国民党教育部长,面对抗战爆发后大量流亡学生的安置问题,蒋介石又催促他将这些学生组织起来,去争取人才。陈立夫虽然处于两难境地,但也只能服从命令,既要保护学生,又要响应蒋的号召。
1938年8月,蒋介石终于决定将军统局长的职位从陈立夫手中拿走,却并没有将职位交给戴笠,而是提拔了贺耀祖。
贺耀祖,作为黄兴支持下的日本军校留学生,经历过北伐战争并晋升为师长。抗日战争爆发后,他与我党的一些重要人物建立了较深的关系,甚至他的妻子倪斐君,便是谢觉哉介绍给他的。倪斐君后来投身共产党,并得到了贺耀祖的支持。
贺耀祖在担任军统局长期间,对许多国民党内部的进步青年展现了较为宽容的态度,释放了大量被关押的进步分子,并为他们提供了前往延安的通行证和路费。尽管蒋介石对这一行为有所警觉,但出于抗战的需要,并未追究。
然而,在抗日战争逐渐进入胶着状态时,蒋介石对军统内部的局势产生了不满,特别是戴笠的影响力越来越大,导致蒋介石对权力的控制产生了焦虑。
1941年,戴笠成功截获了日本即将偷袭珍珠港的密电,尽管美国方面初时未将其当回事,但最终美国被日方的袭击震惊,而美国总统罗斯福也不得不向蒋介石致歉,并表示愿意与中国情报部门展开合作。蒋介石感到非常骄傲,也因此将戴笠安排了许多重要职位,包括兼任财政部缉私署长。
不过,戴笠的权力过大,蒋介石也开始感到威胁,最终于1944年2月任命钱大钧为军统局长,以牵制戴笠。
钱大钧的加入使得军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。作为黄埔军校的学生,钱大钧是蒋介石的嫡系,且他在抗日战场上屡次取得成果,展现出较高的战术智慧。然而,钱大钧的品德问题也逐渐显现,他的贪财好色使得戴笠常常“照顾”他,提供金钱和美女以换取相对的安稳。
尽管如此,蒋介石最终发现,钱大钧逐渐成了“出工不出力”的状态,且他与戴笠之间有着某种“默契”,蒋介石对此感到愈加不安,便决定在1946年组建了一个特别工作小组来制衡戴笠的权力。
然而,戴笠在1946年3月因飞机失事去世,留下的军统也成为蒋介石的一项遗产。随之而来的,是郑介民的接管,他曾是戴笠的副手,继任后继续掌管着军统,直至军统改组为国防保密局。
军统的历任局长,无论是陈立夫、贺耀祖、钱大钧还是郑介民,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历史轨迹,而军统这个特务机构,虽然在抗战时期为蒋介石立下赫赫战功,但最终却也因其暴力和极端手段,为中国历史蒙上了一层阴影。
直到今天,许多人仍然讨论着国民党时期的种种历史遗留问题,然而不可否认的是,国家统一,始终是历史的必然。而当年的军统,或许正是这段纷繁复杂的历史的一部分。
发布于:天津市大牛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